中小学生分层急救培训模式探讨
发布日期:2022-06-23 00:00:00
作者:林锦乐,王从华,方怡玫,罗意,徐军,张文武,窦清理,于学忠
摘要:目的分享《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分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的执行经验,并观察其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进行急救培训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记录学生人数,出勤导师数量,心肺复苏(CPR)培训模型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培训模型的使用次数.将培训学生按3个学龄层次由浅到深增加授课内容及深度:小学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小动画,AED和海姆立克手法演示,CPR训练,用时40 min;初中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及简单处置,CPR及AED的应用,CPR训练,跟学AED及海姆立克手法等,用时90 min;高中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及正确处置,院外心搏骤停(OHCA)的识别,CPR及AED的要点,CPR及AED操作练习,海姆立克手法及止血包扎等,用时120 min.课程结束后,小学生采用志愿考核;初中生仅小班制需考核,大班没有考核要求,仅进行展示;高中生则须全部强制性考核.收集不同层次学生急救培训基本情况,比较不同层次学生CPR及AED培训模型使用情况,急救相关比例分布情况,急救培训考核通过情况的差异.结果200期急救培训中共有12 896名学生和2 086人次培训导师参与,共使用8 557次CPR培训模型及8 493次AED培训模型,每场学生平均(65.27±5.61)名,需要(10.52±10.43)名培训导师和(43.09±19.06)个CPR培训模型及(42.77± 18.61)个AED培训模型.学生与培训导师的比例为1:(6.07±1.47),学生与CPR培训模型的比例为1:(1.54±1.02),学生与AED培训模型的比例为1:(1.54±1.03);最终有10 494名学生参加考核,考核参与率为81.37%;10 114名学生通过考核,考核通过率为96.38%.分层分析显示:与小学生比较,初中生平均每场培训人次明显增加(名:69.94±8.77比58.69±6.12,P<0.05),高中生平均每场培训人次明显减少(名:57.35±5.79比58.69±6.12,P<0.05),初中生培训导师比例明显降低(5.94±1.39比6.48±2.02,P<0.05),初中生和高中学生的考核率明显升高〔81.07%(6 667/8 224),100%(2 313/2 313)比64.18%(1 514/2 359),均P<0.05〕,通过考核率明显降低〔95.47%(6 365/6 667),96.88%(2 241/2 313)比99.60%(1 508/1 514),均P<0.01〕,这可能与小学生考核难度较低和志愿性考核比例低等原因有关.结论分层次进行中小学生急救培训对提高培训效果具有可行性,课程设置内容应由浅至深,同时应配置足够培训导师和培训模型.
关键词: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建设"宝安模式" 中小学生急救培训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仪 培训导师
DOI:10.3760/cma.j.cn121430-20210413-00551
年份:2021
摘要:目的分享《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分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的执行经验,并观察其培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应急医疗救援培训中心进行急救培训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记录学生人数,出勤导师数量,心肺复苏(CPR)培训模型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培训模型的使用次数.将培训学生按3个学龄层次由浅到深增加授课内容及深度:小学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小动画,AED和海姆立克手法演示,CPR训练,用时40 min;初中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及简单处置,CPR及AED的应用,CPR训练,跟学AED及海姆立克手法等,用时90 min;高中生包括正确拨打120,意外伤害识别及正确处置,院外心搏骤停(OHCA)的识别,CPR及AED的要点,CPR及AED操作练习,海姆立克手法及止血包扎等,用时120 min.课程结束后,小学生采用志愿考核;初中生仅小班制需考核,大班没有考核要求,仅进行展示;高中生则须全部强制性考核.收集不同层次学生急救培训基本情况,比较不同层次学生CPR及AED培训模型使用情况,急救相关比例分布情况,急救培训考核通过情况的差异.结果200期急救培训中共有12 896名学生和2 086人次培训导师参与,共使用8 557次CPR培训模型及8 493次AED培训模型,每场学生平均(65.27±5.61)名,需要(10.52±10.43)名培训导师和(43.09±19.06)个CPR培训模型及(42.77± 18.61)个AED培训模型.学生与培训导师的比例为1:(6.07±1.47),学生与CPR培训模型的比例为1:(1.54±1.02),学生与AED培训模型的比例为1:(1.54±1.03);最终有10 494名学生参加考核,考核参与率为81.37%;10 114名学生通过考核,考核通过率为96.38%.分层分析显示:与小学生比较,初中生平均每场培训人次明显增加(名:69.94±8.77比58.69±6.12,P<0.05),高中生平均每场培训人次明显减少(名:57.35±5.79比58.69±6.12,P<0.05),初中生培训导师比例明显降低(5.94±1.39比6.48±2.02,P<0.05),初中生和高中学生的考核率明显升高〔81.07%(6 667/8 224),100%(2 313/2 313)比64.18%(1 514/2 359),均P<0.05〕,通过考核率明显降低〔95.47%(6 365/6 667),96.88%(2 241/2 313)比99.60%(1 508/1 514),均P<0.01〕,这可能与小学生考核难度较低和志愿性考核比例低等原因有关.结论分层次进行中小学生急救培训对提高培训效果具有可行性,课程设置内容应由浅至深,同时应配置足够培训导师和培训模型.
关键词: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建设"宝安模式" 中小学生急救培训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仪 培训导师
DOI:10.3760/cma.j.cn121430-20210413-00551
年份:2021